石材专业门户网站
导语
阿布辛贝神庙,位于阿斯旺以南290千米处,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它坐落于纳赛尔湖(Lake Nasser)西岸,由依崖凿建的牌楼门、巨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摩崖雕像、前后柱厅及神堂等组成。
1966年因兴建阿斯旺水坝,神庙整体迁移至高出河床水位60余米的后山上,是世界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成功尝试。亦是令世界称奇的一项伟大的石雕分割复合工程!
由于这些神庙与其背景十分协调,所以拯救方案决定将它们移到一个同样的背景中去。这样,为了保证神庙重新落脚在纳塞尔湖的水面上,新地址高出以前所在位置210 英尺,从尼罗河后移590 英尺。
阿布辛贝神庙与背的神庙不一样,它是“挖出来”的神庙,整个神庙就是一件整石雕刻的精美石雕作品。它是山,在山里面挖神庙,外面的这些塑像,不是一块一块石头的,是在山里面刻的塑像。里面跟所有的神庙一样,外面大里面小,有第一柱子大厅,第二柱子大厅,还有很多塑像,都在里面,都不是一块石头一块石头,都是挖出来的。很难,建这样的神庙特别难。可想而知想要将这样的神庙挪移出来,几乎相当于在保证不损坏的前提下移动一座高山。
远景展示
近景视野
技术人员把白色的塑料条横着竖着贴在神像的全身,然后由工人手持大约10公分宽的锯条来回拉着。为了抢进度,采取了歇人不歇马的战术:一组人累了另一组人马上换上去;锯齿磨钝了,就有工人拿着手提砂轮来磨削出新齿。每当锯了一定长度还要用橡胶软管引来压缩空气把石缝内上上下下的石粉吹得干干净净。一想到那坚硬的石头居然是用单薄的锯片靠人力来锯开,就觉得不可思议!
科学家对神庙进行精密的测量后,决定把它切割成近2000块,从最小的10多吨到最大的重达32吨。每块石体逐一编号,把它们搬迁到比原址高60米、深入陆地180米的高地上,像砌积木一样重新组装起来。